四川省老科协领导到长宁县为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竹荪专家黄文培颁奖

2022-01-07 11:55:07  阅读:-  来源:

为避免和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适应疫情防控需要,受中国老科协常务理事、四川省老科协会长翟占一的委托,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陶智全一行专程前往长宁县看望获得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的竹荪专家黄文培,并代中国老科协颁奖。



1月6日,中国老科协奖“突出贡献奖”颁奖座谈会在长宁县会务中心举行。省、市、县老科协领导,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和县老科协部分会员共50余人参加,长宁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杨剑出席了颁奖座谈会。会议由宜宾市老科协会长郑耀银主持。



颁奖会上,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陶智全宣读中国老科协《关于表彰2021年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后,省老科协副会长韩凯明、宜宾市老科协会长郑耀银共同为竹荪专家黄文培颁发了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获奖证书和奖章。竹荪专家黄文培发表获奖感言,长宁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佑明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黄文培先进事迹和汇报了长宁县老科协工作,特别是四川省老科协老专家营地工作开展情况。长宁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杨剑致辞。



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兴江,市科技局机关党委书记贾涛在颁奖座谈会上讲话,祝贺竹荪专家黄文培荣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 今后将全力为科技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服好务,积极支持老科技工作者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再作贡献。

省老科协副会长兼组织委员会主任韩凯明在讲话中首先对黄文培老专家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表示祝贺。他说,在四川省老科协系统中,黄文培老专家的事迹在“三农”方面比较突出,这既是宜宾的骄傲,长宁的骄傲,也是我们四川省的骄傲。他还肯定了宜宾市抓老科协组织建设,实现了老科协组织全覆盖所取得的成绩。



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陶智全在讲话中说,这次受翟占一会长委托,专程来宜看望黄文培老专家,为她颁奖,我曾在宜宾工作过,对宜宾有情感,对长宁竹荪有情结,黄文培老专家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竹荪的研究,不断创新,培育出竹荪品种,营养价值高,对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为黄文培老专家荣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表示祝贺。希望各级老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要像黄文培老专家一样,大力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余热,再做贡献。



宜宾市老科协郑耀银最后在讲话中说,黄文培同志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是科学家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按省老科协领导讲话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将积极创造条件,为发挥老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搭好台、服好务。

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竹荪专家黄文培



黄文培,女,汉族,193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竹荪专家。曾任长宁县楠竹经营所、竹类研究所所长。长宁县老科协原理事,现聘科技顾问。

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优秀共产党”等称号和荣誉,多次获省老科协奖,2021年荣获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老科协十名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自1951年参加工作伊始,即与竹相伴、与竹荪结缘。她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奉献终身,用她兢兢业业、勇于拼搏,敬业奉献的精神书写了奋斗的人生。

退休前,她出色地完成了楠竹丰产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论文被中科院列为“八五”优秀科技成果,编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选》一书。她经14年的坚持不懈开展人工驯化、培育竹荪菌种成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编写《长裙竹荪综合技术标准》,填补竹荪无标准的空白。她为让农民受益,放弃个人专利成果,并向县委、县府建议推广竹荪种植,主动配合农业科技部门宣传动员,举办培训班,自编教材,无偿为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授课,时至今日,竹荪种植规模上万亩。

退休后,她不顾年老多病,每月至少5-7天深入基层和老专家“营地”、指导竹荪基地农户科学种植竹荪。她甘当绿叶,培育新人。举办培训班100期,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培养出一批立足当地的科技致富能手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4000余人。她无偿为18户贫困户提供菌种,助力脱贫攻坚。她坚持科技创新试验示范,攻克了竹荪烂蛋严重,导致竹荪产量低的技术瓶颈,产量由30-40公斤/亩,提高到55公斤/亩以上,亩均产值提高4000元以上。她改进竹荪菌种工艺,由“瓶装改袋装”,大大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她提出的采用电能、蒸汽、天然气环保隔离烘烤房烘制竹荪,干荪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她研发的“竹荪大棚立体栽培”、“竹荪旧床换新土栽培”、“竹荪液体制种”、“全竹料生料栽培”、“林下种植竹荪(红托、棘托、长裙)”等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并开始投入大面积生产应用,为提高竹荪种植效益成效明显。

目前,长宁县基本形成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品收储加工产业链,摸索出高效益、生态循环的栽培模式,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县拥有龙头企业3家,专合社6家,专业大户520家,家庭农场125户,从业农民1.2万人,户均收入3万元。竹荪种植面积2.3万亩,总产130万公斤,单价400元/公斤,产值超5亿元,成为长宁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长裙竹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长宁县荣获“中国长裙竹荪之乡”称号。(郭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