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者说:康新江的教育科技“长征路”

2025-11-19 14:16:11  阅读:-  来源:

在教育科技风起云涌的今天,当人工智能开始挑战传统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浮出水面:科技将如何重塑教育?

答案或许就在康新江身上——这位在衡水中学深耕35年的教育家,在临近退休之际毅然选择创业,用一场“从三尺讲台到数字云端”的华丽转身,为当下火热的教育科技赛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

破界源动力:不是转型,是延伸

“我的教育理想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近日专访节目中,衡水天枢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康新江如是说。

这句话背后,是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教师对教育现实的深刻洞察。35年间,从普通班主任成长为教学校长,康新江见证了衡水中学从低谷到巅峰的完整历程,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教育资源分布的巨大鸿沟。

“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仅仅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就可能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这种切肤之痛,让他在2023年这个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看到了用科技破解教育公平难题的历史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康新江的创业并非心血来潮。早在担任教学校长期间,他就负责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亲手开发了多款实用的教学软件。“真正好用的教育软件,必须由懂教育的人来设计,必须基于真实的教学场景来开发。”这一理念,成为天枢教育的核心基因。

破界方法论:三大智创工程的精准施策

当前教育科技行业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现象——懂技术的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不懂技术。康新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做“最懂教育的科技公司,最懂科技的教育公司”。

为此,天枢教育构建了环环相扣的“三大智创中枢”:

“天枢神笔”——学习品质透视镜:融合数码点阵技术与AI分析引擎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记录笔迹轨迹、书写速度、思考停顿等微观行为,构建知识技能、元认知、思维品质、学习效能、心理韧性五维评价体系,将传统“唯分数论”升级为精准的学习品质画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

“校源智库”——管理决策智囊团:汇聚全国名校管理精髓的智能化资源平台,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将管理案例、制度流程、决策方案进行结构化处理,为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等不同角色精准推送匹配的管理工具与解决方案,推动学校治理从“拍脑袋”决策转向数据驱动的科学管理。

“慧通云桥”——教研协作加速器:打破地域壁垒的智慧教研生态平台,支持异地教师实时“云端”教学研究、同步听课评课、名师名家报告,配备智能快速总结梳理功能,建立名校与薄弱校深度协作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精准对接,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三大工程针对的,正是康新江所诊断出的中国教育三大“阿喀琉斯之踵”:教育目标的工具化偏移、教育资源分布的马太效应以及信息传播的孤岛现象。

破界新思维:AI不是替代者,是解放者

面对“AI是否会取代教师”这一时代焦虑,康新江给出了明确答案:“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它会彻底改变教师,进而重塑整个教育生态。”

在他看来,AI将从四个层面为教育带来颠覆性改变:学习模式的个性化重构、教师角色的深度重构、教育资源配置的智能化重构,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全面重构。关键在于实现“扬长避短,人机共育”——AI负责标准化的“教”,教师专注个性化的“育”。

“把标准化的、知识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大胆地交给AI;情感性的、创造性的、价值观引领的工作,回归给教师。”这一分工理念,为当前教育界的AI焦虑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破界大格局:从企业使命到国家责任

更值得关注的是,康新江并未将天枢教育局限为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而是将其定位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三大角色:

做“教育新基建”的筑路者,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做“教育生产力”的赋能者,通过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的代际跃升;做“教育新生态”的连接器,连接技术与需求、城市与乡村、名校与薄弱校。

这种格局思维,恰好契合了当前教育科技行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时代要求。在资本市场趋于理性、监管政策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只有真正深植于教育土壤、服务于教育本质的科技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结语:教育人的坚守

“教育强国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康新江的这句话,或许道出了所有教育科技从业者应有的心境。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位近四十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选择重新出发,用“长期主义”的眼光去打磨产品、服务用户,这本身就是对行业浮躁风气的有力纠偏。

当越来越多的“康新江们”走出舒适圈,将深厚的教育底蕴与前沿的科技手段深度融合,中国教育科技或许真的能够走出一条独特道路——一条既保有教育温度,又具备科技锐度的“中国路径”。

正如康新江所言:“科技的归宿,是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在这个人机共舞的时代,最懂教育的破界者,或许就是那些既不迷信技术万能,也不固守传统桎梏,而是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实践者。